私密處生痘痘?暗藏大隱患:巴氏腺囊腫及微創切除術全知曉

很多女性可能會發現私密部位突然長出「痘痘」,摸起來鼓起、有些疼痛,有時還伴隨不適感。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巴氏腺囊腫,一種常見的婦科問題。如果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感染甚至膿腫。

巴氏腺,全名前庭大腺,位於女性陰道口兩側。正常狀態下,它會分泌黏液,發揮潤滑陰道口的關鍵作用,確保性生活順遂舒適。可一旦腺管遭遇阻塞,比如因長期陰道分泌物堆積、外陰局部損傷引發炎症粘連,又或是先天性腺管狹窄等緣由,腺體分泌的黏液無法順暢排出,便會淤積形成囊腫。起初,只是私處微微隆起個小包,仿若痘痘,不痛不癢,極易被忽視。但隨著囊腫逐漸膨大,就會帶來諸多麻煩。走路時,兩腿摩擦囊腫部位,脹痛感陣陣襲來;坐著也不得安寧,仿佛有異物硌著;要是囊腫繼發感染,那更是劇痛難忍,局部紅腫發熱,甚至可能破潰流膿,嚴重干擾日常生活,還極大威脅生殖系統健康。

嘉欣是位忙碌的職場女性,日常久坐辦公,近期總感覺下身不太舒服。起初發現私處有個小硬塊,像顆痘痘,因工作繁忙沒放心上。沒成想,幾天後硬塊長成鵪鶉蛋大小的腫物,走路都困難,每邁一步都疼得冒冷汗,到醫院一查,確診為巴氏腺囊腫,還伴有輕度感染,後悔沒早點重視。

微創切除手術,化解難題的 「利刃」

當巴氏腺囊腫發展到影響生活、保守治療無效時,微創切除手術便是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。與傳統開刀手術相比,微創切除術優勢顯著。手術時,醫生藉助先進的宮腔鏡或腹腔鏡設備,僅需在私處隱蔽位置開個極小切口,宛如鑰匙孔般大小,便能精準定位囊腫。藉助高清鏡頭的 「火眼金睛」,清楚分辨囊腫與周邊正常組織界限,操作器械小心翼翼地剝離囊腫,完整摘除,如同精準拆除 「炸彈」,最大程度減少對周圍血管、神經及腺體的損傷。術中出血微乎其微,術後創口癒合迅速,感染風險大幅降低,一般術後次日患者就能下地輕微活動,大大縮短住院時間,減輕身體痛苦與心理負擔。

手術全程在局部麻醉或靜脈麻醉下進行,患者仿若睡了一覺,醒來手術已然完成,幾乎感受不到術中疼痛。術後恢復階段,醫護人員會悉心叮囑:保持外陰清潔乾燥,每日按時用溫和藥水坐浴,勤換內褲;飲食清淡,忌辛辣刺激、發物,像辣椒、海鮮都得暫時 「忌口」;短期內避免劇烈運動與性生活,給私處充足時間休養生息。通常,創口在 1 - 2 周便能基本癒合,身體機能漸次恢復如常。